总公司 韦忠继
早在学生时代就听同窗好友说起贵州有个风景秀丽的古镇——镇远,在那整天想游山玩水,无忧无虑的日子,好友对镇远美景的描述对我的诱惑无疑是致命的,当时就下定决心,一旦学校放假就直奔镇远,但由于种种缘故,直到今年才有机会去一睹镇远古镇的芳容。
说起镇远,其实并不远,它就安静的坐落在贵州东部,由于没通高速,到达古镇要换几次车程,因此让人感觉它真如其名,遥不可及。也许是这个缘故,到镇远旅游的人数远远低于它旁边的凤凰古镇,更不要说大红大紫的丽江了,但也是如此,它以这样委婉的姿态拒绝了那些想快餐式饱览美景后就匆匆赶往别地的旅徒们,同时好像也在告诉人们,该放慢脚步时就应停下歇歇。
镇远与其他的江南小镇有相似的特征,穿镇而过的河道,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底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几尺远的船上正生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又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行人。但由于镇远是多个朝代的军事重镇,因此它少了江南小镇中那种畅达平稳,多了一些浑朴奇险,穿流而过的舞阳河既有险滩也有激流,因此即使是比较滋润的生活方式也让镇远古镇留下不少废墟与遗迹。李鸿章、张之洞当年“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股份制企业——青溪铁厂至今仍安详的躺在镇远郊外,据考证青溪铁厂比武汉汉阳钢厂还要早三年,这样说来,镇远还是中国民族重工业的发祥地了。也许冰冷的铁器与镇远秀丽的山川有些突兀,但也让镇远多了份苍凉遒劲,就像一位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家碧玉却也能舞枪跨马,让人徒生些许敬意。
但即使军事重地带来的萧杀气也掩盖不了它浑然天成的奇光秀色和朴质的民风。要不吴敬梓老人也不会在《儒林外史》中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来描写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有一段有关镇远的逸闻至今仍让许多人感到古镇的祥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少年时曾到过镇远。五十年代初与周恩来总理会面时还回忆起住在镇远青龙洞的情景。镇远的青龙洞相传是一道人所建,本为道教圣地,而后来居然成了南亚各国僧众传经拜佛之地。青龙洞前祝圣桥上的对联中有一句写到“缅人骑象过桥来”,不知当年的尼赫鲁来时是否也骑着象?
说来也真为镇远人博大胸襟感到由衷敬佩,镇远人不仅敬重本地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同时也包容佛、儒、道三教文化。如果你幸运的话,在镇远,你还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在集市上卖东西的老农,旁若无人,精心研读手中的《圣经》。多年以前,欧洲传教士们曾深入贵州腹地传教,镇远也在其列,期间可能搀杂着侵略行为,这曾激起苗族的愤怒。而今看,善良的镇远人原谅了过去所有的不是。想到现代人在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怨恨、疏离、龌龊,我们是不是应该向镇远人虔诚地鞠个躬呢。
在镇远舞阳河上有着这么一个村子叫匏瓜寨,村子四面环水,是一座河中岛,岛上人们世代以打渔为生。匏瓜寨的神秘来自其完全封闭式的生活方式,她与外界的联系少到令人惊讶,属于真正意义上与外隔绝的世外桃源,在新中国建国初期,这里的人还不知道中国发生过抗日战争,更何况魏晋了······
直到现在普通游客还是无法上岸观光的,只能旁边路过的时候听导游介绍一下:山上种满了稻谷、村民们奢侈地用温泉洗菜、男人们种地打渔撒网······不过,据介绍9月份以后这座岛将被开放,不知到时岛上的人们会以何种眼光来打量形形色色的各路游客。
入夜,我穿过镇远2000多年的石板街道,古城上门藤在夏夜中越发显得郁郁葱葱。此时,街道不远处的新城区也早已霓虹闪烁,而千年流淌的舞阳河水依然潺潺流过,不肯为谁作片刻停留,但愿它能一直这么安详地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