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文化 > 文学苑 >

文学苑
  • 阳鹿路故事的某个片段
  • 发布时间:2019-11-01 14:43:38  来源: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点击数量:
  • (设计公司 罗挺表)
     
     
        2019年7月30日,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看到这则消息,我不觉得意外。因为,我曾与阳鹿路的建设者们有所接触,目睹他们的能耐,知道他们的战斗力。下面,就是印在我脑海里的几个记忆碎片。这几个记忆碎片,不能完整地证明阳鹿路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但至少起到佐证的作用,它们是阳鹿路故事的某个片段。
        那是五月的一天。我们早上从钟山县城出发,到达阳鹿路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的时候,已经错过午饭时间。下了车,午后的阳光锋利得像针尖,扎在脸上,竟产生针炙的酥麻感,让人不由得闭上眼睛,想慵懒地打个盹儿。项目部驻扎在鹿寨化工厂的旧厂区里。如果不是楼顶醒目的“广西路桥”几个大字和固定在路边的宣传栏,项目部就淹没在旧厂区里,与旧厂区融为一体,显得静谧而且空旷,缺少热闹和生机。我心里想,员工们也许都去午休了。正准备和同事去找东西吃,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响起,由高而低。抬眼看时,项目党支部书记苏捷嘉已来到我跟前,握住我的手:“欢迎来指导工作,走,我们去饭堂。接到通知,我已让饭堂师傅留好了饭菜。”他嗓门不高不低,语速却有些偏快,嗓音略带沙哑,带着一个中年男人特有的沧桑。
        尽管比用餐时间晚了一个小时,饭和菜也都还热着。苏捷嘉已经吃过饭,他就坐在我旁边,抽着烟,与我搭讪。“你去午睡吧,不用陪我们。”我对他说。项目党支部书记的活儿,我也干过,体会其中的艰辛。而且说实在话,有一个不一起用餐的人坐在身旁,我觉得不自在。不过,他没有要走的意思。“为了这个项目,我们早就改变了作息习惯,哪里还有午睡?”他笑了,“我们已经适应了没有午睡的生活。集团总部来的审计组也没有午睡,他们都在楼上。”既然如此,我只好加快用餐速度,草草填饱肚子。尔后,由项目部的政工员带路,让我们去住宿的地方放置行李。
        回到项目部时,我陡然发现项目部的办公楼前停满了车辆,上上下下的人多了起来。仔细一看,基本都是面熟的人。有集团总部的人,也有道桥分公司本部的人,有的手上还拿着安全帽。苏捷嘉告诉我:“这里每天基本上如此,来的人不是北投集团的,就是路桥集团的,或是我们道桥分公司的,还有自治区级的、市级的、县级的、乡级的,业主的、监理的、设计代表的更是天天来。有的时候,一天同时来好几拨人。这个项目是自治区政府重点督办的工程项目,不知有多少人在牵挂着呢。”
        关于阳鹿路的来龙去脉,包括它的社会影响,相信读者都有所了解,我就不必赘言。简而言之,按时把阳鹿路建成通车,是自治区政府向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而建设者就是诺言的具体承兑者。如果把阳鹿路的建设比作一场战役,那么一线的员工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战斗一旦打响,就要奋不顾身,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在走廊上,我与几个熟人轻轻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没有夸张的握手,也没有故意装饰的热情,就像日常上班一样。有人手拿笔记本往会议室里走,那里人头攒动,似乎要开会。
        “要开啥会?”我刚才在人群当中看到了道桥分公司的安全总监黄金文,心中已猜到几分,却故意向苏捷嘉打听。
        “安全会议,”苏捷嘉说,“分公司的安全检查组上午、中午查看了施工现场,准备要向项目部通报检查情况。”
        “你不去参加吗?”我问道。
        “我们有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苏捷嘉说,“项目部的安全总监负责召集人员开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再说,你们不是也要对我的工作进行检查吗?”
        他说得对。在项目部,党支部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党支部书记是责任人。而我当时还在纪检监察岗位,正是带队去在建项目开展廉洁从业督查工作。从督查情况来看,未发现该项目部存在实质性的违规问题。
        于是,我们就转变了话题。
        “身体还行吧?”我问道。
        “说实在话,有几个部件维修过了,不过还扛得住。” 苏捷嘉又给自己点上一支烟。我瞥了一眼烟灰缸,里面已经丢了3个烟头。
        “我现在的烟量已经少很多了。” 苏捷嘉似乎读懂了我的眼神,“刚进场时,什么都不顺,我最烦的时候,一天要抽6包烟。压力非常大,主要是工作面不顺。当时,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好,纠纷特别多,老的劳务队要阻工,当地农民也要阻工,急得我经常去找当地政府官员。当时,自治区重点办要求我每天短信汇报施工进展情况,地方政府要求报喜不报忧,可我管不了那么多,如实向上汇报,气得某个县领导几天不跟我说话,威胁要把我的电话号码放进黑名单。”
        “后来呢?”
        “后来,大家都理解了。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施工环境日益变好。” 苏捷嘉说,“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了。”
        “听说今年七八月份要通车?”
        “不是听说,730,是确切的时间节点。” 苏捷嘉说,“这是上级下达的任务,必须完成。”
        “有困难吗?”我问他。
        “肯定有困难,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 苏捷嘉深吸一口烟,然后缓缓吐出,“我们都得完成,我们也有信心完成。”
        说话间,他突然僵住身躯,面露痛苦表情,左手不自觉地转到后背,捂住腰眼。
        “怎么了?”我关切地问。
        “没什么大碍,老毛病了。”他随手从椅背上拿下一条护腰带,熟练地扣在腰间,“腰椎间盘突出,坐久了不行,站久了也不行。根治不了,只能忍着。”
        在他转身系腰带的时候,后脑勺露出一个长伤疤,头发遮不住的旧伤疤。
        他告诉我,这也是在工地上留下的疤痕,也是生活留给他的纪念。那个故事过于血腥,我不便于复述。我只想告诉读者,每一条高速公路背后都隐藏着不便张扬的故事,那个伤疤绝对不是他自己造成的。
        这个个头不高、略显精瘦的汉子坐在我对面,几乎比我矮半个头,但我明显感觉到了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气势,那是历经生活磨难之后锤炼出来的从容和淡定。
        他的工作经历,我略有耳闻。路桥集团许多赫赫有名的工地,都有他的身影,比如灌凤路1标、余姚姚东大桥等项目,而且他都是担任项目党支部书记,负责项目党建、征地拆迁和地方协调工作。
        “这个工地结束之后,有什么打算?”我用兄长的口吻问他。
        “还能有什么打算?这里还没结束,我又已经被预订了。”他的话里有些许无奈,但更多的是自豪,“分公司领导找我谈过话了,要安排我去沿海的一个高速公路项目。那里呀,我至今心有余悸,我头上的伤疤就是当年在那边修某条路时留下的。不过领导说得对,我有处理那边情况的经验。”
        我默默地打量着他,感受他的豪气,钦佩他作出的牺牲。闲聊中,他告诉我,自打进场以来,项目部就没有停过工,班子成员几乎没有休过假。我之所以没有看到项目经理和路面分部经理,是因为项目经理一早就去工地了,陪同集团公司领导沿线检查,而路面分部经理是因为妻子已到临盆时间,昨晚连夜赶回湖南去了。
        喝下最后一杯茶,我走出办公楼。阳光西斜,在楼前划出一大片阴影。安全会议已经结束,有一群人三三两两地站在空地上,或是说说话,或是默视前方。黄金文在打电话,消瘦的脸上表情凝重,不知又在处理什么事情。
        离人群不远,是鹿寨化工厂已经废弃的生产车间。那里,铁门紧闭,地上野草丛生。高大的红砖烟囱矗立在厂房背后,像一块巨大的警示牌,又像是一个无法消除的耻辱柱。看见它,我不禁感慨:鹿寨化工厂曾经有过的辉煌,只能停留在尘封的老照片里了;而我们的企业,比鹿寨化工厂还要年长的国有企业,之所以历经风雨而不倒,甚至成长为行业翘楚,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个原因跟员工有关——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广大员工时刻保持警醒之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为企业做出牺牲。他们勇于牺牲亲情、勇于牺牲选择、勇于牺牲健康,这样的队伍能不创造历史奇迹吗?
        我无意整理阳鹿路的完整故事,因为以上的记忆碎片已经足以让我感动。

联系我们|版权声明|诚聘英才|网站地图|在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