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阵疾风骤雨,我埋首记录着开会的内容,心里却惦念着那隐秘角落里的一家六口,不知那简陋的小窝是否抗得住这疾风,那连毛都没长全只会张着嘴嗷嗷待哺的小麻雀是否经得住这暴雨的冲刷。想着要不要把鸟窝搬到办公楼里,等雨停了再放回去;或者干脆撑把伞;再不然拿塑料袋给它们搭个小帐篷……
终于熬到了散会,外面的暴雨还在下,那丛载着六口之家的非洲茉莉仍在风中摇摇晃晃,我迫不及待地撑了伞举着手电筒过去,先看了看树底下是否有坠落的小鸟,确认没有后,又扒开枝叶小心翼翼地查看鸟窝里的情况,只见鸟妈妈把小鸟们都拢到黑灰色的羽毛下,被雨淋透了的小脑瓜上两只大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们。这是不寻常的,鸟妈妈十分警惕,早在小鸟们还是鸟蛋的时候,我便关注它们了,偶尔路过总会忍不住瞄两眼它们是否安好,虽然每次都是隔着玻璃“偷窥”,但总会被鸟妈妈发现,接着它便会飞走,落在不远处的桂花树上暗中观察。今天下午忍不住走近了些查看,鸟妈妈甚至叽叽喳喳,大约是口吐“芬芳”了。今晚离得这样近,它却岿然不动,毅然守着自己的孩子和这个满是疮痍的家,我想这便是母亲,甘愿身陷险境,为孩子们挡下所有风雨。
项目部有很多这样的鸟窝,仅是我不经意间发现的就有4个,它们有的在高高的桂花树上,有的在矮矮的灌木里。严寒酷暑,冬去花开,我见证了一窝又一窝鸟儿从鸟蛋到腾飞,每一个鸟窝都曾是一个温暖的家。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明明旁边就有个茂密的小树林,它们为何选择在人来人往的项目部安家?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从来不曾伤害它们,比起树林里神出鬼没的天敌,内心柔软的我们给它们营造了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从去年澳大利亚的大火,到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再到如今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无一不是人类的杰作,而受到伤害的除了那些被烧掉的、饿死的、吃掉的野生动物,还有我们自己。记得年初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间,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以前你将动物关在笼子里,现在动物把你关在房子里”。我们可不就是被野生动物“关”在房子里了吗?就连现在也无法随心所欲,出入公共场所还要戴口罩。虽然对于新冠病毒的来源目前尚无定论,但不少动物身上检测出新冠病毒却是不可否认的。吃一堑,长一智,希望我们都能从这场浩劫中吸取教训,尊重自然,绿色发展。
窗外又下起了滂沱大雨,这次我什么想法也没有,因为我知道鸟妈妈会保护好她的孩子,一如过去一个多月来,它们经历的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离他们远远的,还他们一个隐秘的角落,不再打扰,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