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分公司 苏爱华)
昭蒙二分部的项目经理部位于321国道沿线,虽处蒙山县城,但是目之所及,门前是山,门后也是山。我们承建的高速公路也从山里来,再到山里去,缩短昭平和蒙山这两个长寿之乡的时空距离。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我进场时,开三轮车的阿姨问我,是不是来修高速公路的,高速公路什么时候开工。县客运站到驻地的车程大约10分钟,一路上,她告诉我,蒙山县还没有通高速公路,前几年就听说过建设规划,真希望能早点开工,早点通车。
大二暑期,我在漓江出版社担任实习编辑,负责搜集广西村落文化的资料,那时便懂得长坪有个水韵瑶寨。当我踏足蒙山县才知道,这处“世外桃源”的游客,远不及一些交通运输条件好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7年10月18日,我进场昭蒙二分部一周后,党的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作为一名文学院的毕业生,我从零开始,在工地上修行汉语言文学“土木工程方向”,与同事们一起建设昭蒙路。作为一名基层党务政工员,我和全国数千万名中共党员一样,立足自己的岗位,把“初心”和“使命”化作具体而生动的实践,努力为工程建设提供服务与保障,用心讲好“路桥故事”。
昭蒙路是我大学毕业后参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还是一条饱含地方百姓期待的“县县通”高速公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近千个日夜转瞬即逝,为了一方通达致远,我们把他乡作故乡,用披星戴月的奔波,让三轮车阿姨朴素的愿望由蓝图逐渐变成如虹大道。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项目开工之初,昭蒙二分部开展路基土方填筑试验路施工。拉土车一趟又一趟地向画好的网格里倒土,铲车仔细地平整,压路机再来回碾压。冬日的午后,这样的劳动场面忙碌而有序。那时,项目部还没有购置无人机用于拍摄影像资料。我斜挎着单反相机,登上旁边的小山坡,再选取合适的角度,尝试记录几个全景的施工画面。试验路原是砂糖桔地,早在几天前,我听说这块土地已经交付使用,便“采桔东篱下”,去参与“清表工作”。后来的日子里,我行进在昭蒙路的建设征途上,见证自己“清表”过的试验路层层填筑、左右延伸,经历“黄改黑”,然后“黑改更黑”,犹如巨龙在山间腾飞。
图:昭蒙二分部路基土方填筑试验段顺利施工(苏爱华 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是高速公路“筚路蓝缕启山林”的建设历程的生动写照。山一程,我们便逢山开路;水一程,我们则遇水架桥。控制性工程官社高架大桥位于昭蒙路中段黄竹口隧道的出口,地理位置偏远,居险要地势,作业平台狭窄,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人、机、料等运输距离长、难度大。我们守好安全的关口,夯实品质的根基,把稳进度的船舵,逐个突破制约大桥建设的困难和挑战,顺利实现昭蒙二分部全线双幅贯通的目标,为项目建成通车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时值七月,序属盛夏。昭蒙路的夜晚不止是山间的清风、明月与星辉,还有轰鸣的施工机械和滚烫的沥青。高速公路沿线的砂糖桔树在悄无声息地生长,夜间施工的响动把山野的夜晚衬托得更加宁静。摊铺机在匀速地前进,沥青的温度从路面上升腾,融化在空气里,微凉的风并不能阻挡汗水从发肤渗出。
图:沥青摊铺夜间施工(李才恒 摄)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路面工区的负责人老许告诉我,今天从傍晚开始24小时不间断地施工,可以完成4公里沥青上面层的摊铺计划,而且连续作业能让外露面形象和行车体验更好。他打着手电筒往前走,反复查看已经摊铺的路段,再指挥机手对某些部位进行复压。我举起相机想要定格画面,却发现他的步速快到模糊,穿着反光服的明灭身影时而出现在眼前,又倏而远至。老许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路面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老路桥,他几乎把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了祖国的交通基建事业。筑路的征途上,还有很多像老许这样不舍昼夜、步履坚定的工匠。他们跨越高山,也跨越真实的自己,在担当作为中淬炼初心、践行使命,敢将天堑变通途。
时光的河入海流,当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杏坛上的同窗已经欢送第一届学生奔赴高考和中考的战场,而我参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距离建成通车也仅剩余百天。昭蒙路的建设终将告一段落,而品质路桥的征途未有穷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