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分公司 覃家俊)
凛冽的冬风在罗城高速收费站广场上空呼呼作响,十一月底的罗城气温已经可以用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来形容了。我站在人头攒动的广场上,望着前方璀璨而夺目的“罗城”二字,却不觉寒冷,因为这里即将见证中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结束境内没有高速路的历史;见证八百多个日夜里,无数路桥人披星戴月、攻难克艰,最终造就的这条“醉美”融河高速。环顾四周,这里都是他们无数次的测量、打桩、施工所洒下的奋斗汗水,留有他们最好的青春时光。
在人烟稠密的罗城里、村庄中,万家灯火的烟火气息掩去了风物消逝的苦味,萦绕人心的是乡愁,是思念,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向往和期待。
作为实习生,一名准路桥人,我曾无数次思考,筑路通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我的孩提岁月里,外婆家似乎是在天涯海角,因为每一次路途都是天黑而出日落而到——天还未亮母亲就要带着我来到码头,赶上当天第一班的客船,因为只有搭上第一班的客船,我和母亲才能在晚饭时间到达外婆家,而外婆则会煮好一大桌子的饭菜,静静的等待着她最疼爱的小女儿和喜欢给她捶背的小孙子。
当我渐渐长大,我和母亲不再乘坐客船,而是开始乘坐大巴车摇摇晃晃的驶进深山之中,山间的公路围绕着一座座大山蜿蜒而上,让我有了外婆家似是从最初的天涯海角搬到了崇山峻岭之中的感觉,但却近了很多,六个多小时就能到外婆家了。对于我和母亲这样容易晕车的人来说,乘坐大巴的路途是痛苦的,只是对家人的思念和重逢的喜悦,让我和母亲一年又一年痛苦并快乐着。
当我上了高中读了大学,我惊喜的发现,外婆家似乎近在咫尺,踏上高速路,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看到外婆那皱皱的、和蔼的脸。十多年的时间,从天涯海角到近在咫尺,外婆离我越来越近,我在慢慢长大,外婆在白发苍苍。
对于不同的人,筑路通车的意义也不会相同。对于我来说,筑路通车的意义是思念,是对疼爱我、用故事哄我入眠的外婆的思念;对于母亲来说,筑路通车的意义是乡愁,是对自己从小生活过家乡的挂念和对母亲的思念;对于外婆来说,筑路通车是亲情,是自己亲人的不断回家的陪伴与照顾。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这是异乡人的乡愁;“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恋人思恋却不得见的痛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学生渴望看到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期待。而上面所说的一切,为了那些万家灯火,就是路桥人筑路通车的意义。
而对于路桥人来说,路的存在,就像是罗盘,给我们的人生标出了明确的指向,使每一个个平平仄仄的日子得到填补,内心无限充实。
筑路通车的意义一直以来就从未改变。
为了每一个人,为了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