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乡村完小课堂上,小学课本中现代诗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告诉我们:“在山的那边,是海!”对于从未见到海的孩童,也抬头望向窗外的群山,山的那边是县城的米粉,是甲天下的桂林,以及那只在黑白电视中出现过的大海。长大后,怀念县城的米粉,游了甲天下的桂林,也感触了大海的奔腾。如今,常年山河间辗转,工地的周围群山环绕,不禁自问,山的那边是什么?是绵延的山,零星坐落的村,星光璀璨的城,又或是蔚蓝无垠的海?
祖国的疆土总体呈西高东低分部,黔桂交界处的群山叠翠,云天之间给人神秘的遐想。几十年来基建人的努力,阡陌交通的闭塞年代画上句号。山河间的旧事重提,回想起五年前出差惠罗11标的往事,10月中旬的罗甸山区已有深秋的寒意,秋雨落下、云雾笼罩,气氛让人压抑,横跨红水河连接黔桂的特大桥合龙在即。路桥人不说苦难,听闻进场初期在经理部驻地选址时遇到困难,沟壑多、平地少,饮水都是个难题,不会被难倒的路桥人抽取水田中的井水过滤作为生活用水。
最难忘的是前往更高的山区小学慰问,罗妥乡牙村小学坐落在红水河之上,先是一段崎岖的上山路,陡峭弯多,好在道路已硬化,没有心惊胆战之险。贵州的山是分层的,上一层会有一片开阔地,走完硬化道路后,汽车行驶到泥路上山,好在当天未下雨,一路车速降低了许多。路的两边是没有安装护栏的,望向车床外边就是宛如长龙的红水河,不可谓不险。小学的师生们早已等候,山区海拔较高、紫外线的缘故,孩子们、老师们一个个都是偏黑的皮肤,校园里充满着纯真的笑容。他们当中,不少都是留守大山的儿童,看不到海,每日见得最多的是翠绿的山峰,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是流不尽的红水河,再远处又是环抱的群山。回程的路上欣喜与悲伤之情复杂般共存,山中有深山,山的那边是什么?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必然也是壮阔的海。
一场场山河之约在继续,山的那边是海,也是修路筑桥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