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文化 > 文学苑 >

文学苑
    • 02
    • 02月
    • 2022,请风记流年
    •   大疫三年,2022年收官。回看这一年,我们总会感慨些什么,希冀些什么。在这个时间的维度中,我们前行路上的众多故事,回溯起来,记忆犹新。 初见是映日荷花别样红   2月玉林,5月天津,6月南宁,跟着疫情走走停停,天峨龙滩特大桥这隐于尘嚣的静谧在我眼里便显得弥足珍贵。   初...
    • 阅读详情>>
    • 14
    • 12月
    • 融入刘姐骨子里的“三个一”
    •   刘姐,本名刘爱英,但大家更爱叫她刘姐,叫着叫着甚至都忘记她的本名了。在项目,但凡说到“刘姐”,大家就知道指的是她,赞扬声不绝于耳,“巾帼何须让须眉”便是对刘姐的形象总结。   1995年,夏季,风中带点燥热,刘姐毕业了。那时,刘姐还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带着青涩进入到建筑...
    • 阅读详情>>
    • 14
    • 12月
    • 秋到天峨
    •   夜读《秋声赋》的时候,窗外风急秋声肃。突然间,就很想动笔写点什么,但是我又截取不到自己真实的感情。我想,到天峨的这段日子,我收获的不只是增加了2斤的体重,也不只是被晒黑的皮肤,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   大抵是地处云贵高原南麓的原因,相较于广西很多地方,天峨的秋来...
    • 阅读详情>>
    • 04
    • 11月
    • 工地二三事
    •   许多人觉得工地生活很苦很累很枯燥,每天不是与钢筋水泥混凝土为伴,就是逢头垢面,身陷尘土漫天、机器轰鸣,与那些都市丽人的生活相去甚远。可就是这样子,你细细观察他们,仍会发现工地上的一些事,平凡而异常绚丽,走在每一个繁华的都市边缘。   最近在写项目楼栋封顶的工程纪实...
    • 阅读详情>>
    • 04
    • 11月
    • 把青春“烙”进电箱里,将父爱“藏”在工地中
    •   拎着一串电箱钥匙,一层层打开电箱门锁,从左到右扫一眼箱内状况,电箱支架下的杂草,逼出了才哥的“强迫症”——“这些草好讨厌的,老是爬到电箱里,不清理很容易连到线触电。”边说着边动手除草,草清后方才在巡查记录表“电箱无杂物”一栏划钩。   这是余杭区京杭运河特大桥项目...
    • 阅读详情>>
    • 25
    • 08月
    • 今宵,夜未眠
    •   广厦千万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但跨越红水河,我们却用了四十八个拱肋节段,立起了拱径600米的世界奇迹。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智慧以及丰富的感知方式。就如九曲回肠的便道能让...
    • 阅读详情>>
    • 15
    • 08月
    • 记我的师父岳海江
    •   他发掘项目上的点滴感动,文笔翰墨,点出的是钢铁柔情。他是文的儿子,得唐宋薪传,继诗词精妙;他也是工的先生,想的是钢筋水泥,写的是铮铮不息。   打算要写一篇文章讲一讲我的师父岳海江,大抵是源于跟着他写完了老爷子吕品龙的文章。看着他的笔下描写了无数奔跑在前线的开路先...
    • 阅读详情>>
    • 04
    • 07月
    • 一顶安全帽,幸福千万家
    •   “打开车门,左手拿上揣在怀里的安全帽,右脚踏上熟悉的工地,下车后迅速穿上反光衣,戴上安全帽”这是我们安全总监赵勇每次到工地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我们广大路桥人打开新一天的特有方式,就像每天早晨准时的鸡鸣声一样雷打不动。   大家都知道,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
    • 阅读详情>>
    • 09
    • 06月
    • 村里的路
    •   “过沟沟,爬坎坎,弯弯曲曲绕高山”,每次踏上回家的路,总是能想起这句家乡的俗语。   我的老家,在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市的一个小村庄,被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包围,偏僻而安静。儿时,我常坐在村里的大槐树下,听祖父辈的老人们回忆他们小时候的故事。爷爷是1929年出生的,因为小...
    • 阅读详情>>
    • 09
    • 06月
    • 成为路桥人是我23岁最幸运的事
    •   一次机会,让我了解路桥;一次机会,让我喜欢路桥;一次机会,让我加入路桥。我只想说,成为路桥人是我23岁最幸运的事。   转眼间已工作一年,随着对坏境的逐渐适应,对工作的逐渐熟悉,我已经完成了从学生族到上班族的角色转变。从刚入职时畏手畏脚的尝试到逐渐熟练各类工作,在这...
    • 阅读详情>>
联系我们|版权声明|诚聘英才|网站地图|在线调查